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ml:namespace>
提案人:郑和平
一、 医疗保障体质不健全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 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 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水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二、 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
1、 养老保险覆盖率低
2、 统筹层次低
3、 养老保险手指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年化高峰的临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
4、 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
5、 养老保险缴费率高
三、 养老资源严重缺乏
1、 养老设施总量供不应求
——现有养老服务制度基本上还是“补缺型”的制度框架,主要保障“三无”和困难老人的基本生存,服务面相对狭窄,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惠及全体老人的服务体系。
——养老床位供给数量严重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2、 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落后
2、 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落后
从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看,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不能适应快速老年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四、 中国特色应对老年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1、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采取主动战略,动员社会、集中资源、有所作为,从思想认识、物质基础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格局。引导社会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机会,十七继续融入主流社会,成为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
2、 构建健康发展的老龄社会。积极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的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年轻时进行“健康储蓄·
3、 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挖掘人口红利,创造社会财富,树立“人人都会变老、投资老年人受益全人群”的理念。建立低成本高效益、低标准广覆盖的管用实用养老保险制度。
五、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思考
1、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以来为补充、社工提供服务为载体,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居家养老的资金和人力瓶颈,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
2、 扎实推进养老服务规划化。科学制定养老服务规范流程、行业规范、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实施第三方督导评估。
3、 加强老年人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积极研发室外型电动轮椅、助听器、尿/便失禁护理设备,老年人肢体运动助力系统等多种康复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