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

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4-23 09:30:39 浏览量: 来源:民建办公室 作者:江连富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中共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新的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形势下,我市农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农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升级需求的矛盾。一是大宗农产品只注重量的增加,而忽视质的提升;二是各种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越来越不能满足各消费层次的需求;三是农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安全需求的矛盾;四是农产品供给方式单一与需求方式多元化的矛盾等等。

(二)分散的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分散的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农户搜寻市场信息难,无法及时了解市场供需信息,导致生产决策难;二是分散的家庭经营流通不畅导致卖难、买难。一方面农产品收获旺季“烂市”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大市场需求无法满足;三是分散的小农户市场地位低下,其在交易规模、融资能力、使用新技术等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导致其在社会化大市场经营中困难重重。

(三)农业增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农业增产与传统工业产能过剩现象不同,农业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透支。因为现在达到的农业产能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透支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的。比如,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环境日益恶化、长期超采地下水灌溉农田导致水资源日益枯竭、侵占湿地造田种粮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造池养鱼破坏耕地良田等等,诸多类似农业生产行为虽然增加了当前产量,但产能透支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

(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与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的矛盾。一是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单一或几个环节的服务组织数量少、水平低、服务不规范;二是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不健全,基层推广机构年龄老化,专业人员缺乏,业务服务能力不强;三是大部分专合社运作不规范,服务能力弱;四是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环节不到位,大部分在产前、产中开展服务,产后服务涉足较少,总体服务水平偏低。

(五)农产品流通环节利益错位与促进农民增收的矛盾。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供给中,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层层流转,使得大部分的农产品产业价值链被流通环节过度拉长,出现不必要的价值沉淀或价值补偿,造成农产品价格过高。而在不断高企的农产品价格中,农民所能分享的价值比例却偏低,这一方面抑制农产品消费,损害消费者福利,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农产品无效供给,最终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增收难上加难。

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一产基础支撑力。遵循市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以发展品牌粮食为重点,打造粮食、果蔬、肉类、奶类等专用、特色、“三品一标”等产品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农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二)优化经营体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越来越不适应大市场的要求。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应对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控制农产品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增强农业基础竞争力的根本出路。要支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引导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三)推行绿色、生态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要大力推行农作物节本增效工程。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二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秸秆饲料、果园覆盖、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三要大力发展“微生物+生态养殖”。目前市场已成功探索出涵盖“微生物+固液分流”“微生物+高架网床”“微生物+饲草料”等多个层次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抗生素用量大幅降低、用料用水用工大幅减少、粪便变肥料实现零排污,从而有效治理了农村养殖污染,修复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和主体作用,加强基础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二是加大对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支持力度,鼓励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等领办创办农业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三是大力推行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服务机制,鼓励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单一环节服务向综合性全程服务发展,开展一体化全程式服务;四是出台优惠政策,建立现代农业组织化服务信息平台,让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能够便捷地对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五)加快农产品流通领域创新与发展,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加快培养农户的互联网意识及应用能力,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开发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并从资金、信贷、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二是创建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区,鼓励返乡大学生以及“城归”回乡创业,为创客提供资金、技术、场地、税收等各类支持,吸引优质生产要素聚集农产品流通产业;三是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农产品初级加工竞争力、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增值。四是推动农超、农企、农校等对接,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农民增收。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庆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2000039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390号 投稿邮箱 aqmzjgh#126.com(投稿时请将#替换成@)
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辅一楼四楼东 电话:0556-8793605 8793602 技术支持:光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