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民建安庆市委会马方?xml:namespace>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五位一体"的“美丽中国”,这是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久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安庆作为全国唯一的厂城一体的石油化工城市,随着去年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正式启动,改善人居环境和重化工城市形象,建设生态型石油化工城市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我市化工行业现状浅析:
(1)安庆化学工业区作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安池铜集中区“一区四园”的“一园”,瞄准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是我市乃至我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排头兵,具有依托中石化安庆分公司8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延伸石化产业链的资源优势。
(2)我市通过龙头大项目的引进,吸引了不少石化产业的项目投资,拉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过,与广东、上海等地石化区相比,我市石化下游项目引进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附加值的绿色化工、精细化工项目占比还不够高。
(3)我市的传统化工企业存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特点,资源利用率低,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这与我市打造“全国重化工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示范工程”背道而驰,必遭淘汰。
(4)“绿色化工”强调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生产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对于化工城市,尤其是安庆这样地处长江沿岸、人口稠密、土地、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的石油化工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为此,建议:抓住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安庆化工区从建设集中区向高新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中区的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加强引导和扶持高附加值的“绿色化工”产业,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安庆建设。
1、 为提高我市化工行业“绿色化”水平,成立化工行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人员应包括市发改委、环保局、安监局、工商局、质监局、国土局等部门。结合安庆市“全国重化工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示范工程”,研究部署我市化工行业“绿色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我市化工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方案,推进我市化工行业“绿色化”转型活动有效开展。
2、 建立化工项目“绿评”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把对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纳入市辖区、县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用“绿色化工”占有率考核地方政府得分,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绿色化工”方向,把好项目落地关。凡是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千方百计予以引进;凡是高耗能、高污染,对我市环境、生态、资源破坏的项目,坚决予以拒绝。对拟上化工项目,在产业定位、环境保护、集聚效益、投资额、投资比等方面严格审查,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发展。
3、 加大高附加值“绿色化工”项目招商力度,把建设绿色化工企业作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和优先对象。严把环保入口,保持土地和环保的后发优势,不能因为心急而引进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抓住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以安庆化工区为核心园区,引进一些档次较高的企业,生产较高档次的产品,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深加工项目、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和与绿色化工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集中区。
4、 严格规范我市化工行业,为“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加大环保排查力度,严格治理三废。组织环保、安监、质检、公安等部门,对全市化工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并宣传落实政府的化工行业生产管理规范。通过技术、动态巡查等手段,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经济社会效益差、污染严重的落后化工生产企业,要坚决淘汰,依法关闭。跟踪环保装置运行。加强对化工企业配套环保设施建设的检查力度,有效治理三废,实现三废达标排放,确保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督促化工企业增进节能,加强安全生产。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检查力度,及时排查重点部位安全隐患。对生产过程涉及危险工艺及存储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化工企业,要求完成自动控制技术改造。确保企业有效运行,能源有效利用和安全生产,促进我市化工企业向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化工转变。
5、 以企业创新推进化工生产转型升级。采用什么技术,是化工城市开展“绿色化工”工作的关键因素。可设立专项“绿色化工”基金,奖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对成品质量好、消耗定额低、三废排量低,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规划的新项目或升级改造,要给予大力扶持。鼓励我市化工企业围绕“绿色化工”生产工艺和资源再利用搞研发和技术提升,建立系列开发、精细化的“绿色化工”产业链条。
6、 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和园区的“绿色循环”经济。在我市化工产业规划中,立足已具规模的化工特色产业,突出绿色化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规模大、附加值高的绿色化工项目,推进化工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循环利用。通过化工园区内企业之间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密切合作及清洁生产技术、供应链生态化管理、生态文化建设等手段将生产的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低到最低。同时加大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消防应急能力,搞好化工园区路网、水网、绿化等配套,不断提升园区形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此外,在发展中下游产业的同时,不忘上游的龙头带动效应,把中石化炼化一体化延伸产业链项目做好,通过完善的产品服务体系等实现废旧资源的直接再利用,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努力实现延伸石化产业链污染“零排放”,不断提高石化为代表的我市化工产业“绿色化”水平。
7、 加大我市的“绿色化工”宣传力度,展示生态型重化工城市新形象。积极宣传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的典型企业。在让更多的企业及管理部门对“绿色化工”内涵了解的同时,也要让人民群众明白“绿色化工”的原理和过程,改变“谈化色变”的旧观念,为我市建设“全国重化工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示范工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