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烛尘有看法就对毛泽东说
——李烛尘与毛泽东的交往之三
安冠英
李烛尘非常敬重毛泽东,毛泽东也器重李烛尘。1953年3月初,毛泽东指示李烛尘对中国工业的现状作一次深入地调查研究,然后提出建议。
李烛尘迅速地行动起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深入调查了天津市40多家大、中、小工厂,4月19日写了一封长达5000多字的汇报信,信中分“各种工业发展状况”、“一般私营工厂家的思想状况”、“已经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如何使他们能为国家服务”、“如何解决工商界存在的问题”等6个方面的情况和建议。信中特别强调“民主改革”,认为新的生产关系要应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尽可能消除家长制作风,并尽可能给生产者以社会生活保障。信中提出改进企业管理的意见,同时提出不要搞重复建设。
李烛尘在信中大胆提出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应由国家成立企托公司,或由人民银行成立企托部。这实际上提出了由国家对市场要进行宏观调控。
李烛尘在给毛泽东的汇报信中没有什么客套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从第二天他又给毛泽东的信中可以看出:“边想边写,写了五个钟头,尚有零星事要写,因为头有点发涨就住笔了,字有些潦草,词句也有生硬,请谅查,并请指示。”从这封解释汇报信的写作过程来看,李烛尘是秉笔直书坦诚相见了。
4月21日毛泽东复信李烛尘,同样没有客套,直称“烛尘先生”,信中写到:“4月19日及20日来信受到,阅悉,甚谢。你做了许多调查工作,你的建议对于解决现存问题是会有帮助的。我已将你的信转给许多有关同志去看了。”
1953年4月20日,李烛尘接到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通知,他感到很不安。21日晨立即提笔给毛泽东写信,诚恳地提出:“任命我为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我实在是思想上有些不安。”、“来华北行政委员会只能说学习从政,对国家是没有多少贡献的。加上本公司的烂摊子尚未安排好,更是一心挂几头。”信中提出“是不是应该少肩负像华北行政委员会这样重要职务为好。”
毛泽东非常重视这封信,但他不完全同意李烛尘的意见,他有更深、更远、更多的考虑。4月26日,毛泽东回信委婉地劝导:“工作虽多,可以安排一下,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李烛尘接到信后,反复看了几遍,认为毛泽东说的有道理,没有再推辞。
1953年8月,毛泽东单独约见李烛尘,毛泽东说:有几位先驱不能忘,讲钢铁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航运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讲纺织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李烛尘对毛泽东尊重历史,科学评价人物的精神感动了,说:“主席的论断精辟。”
1956年,毛泽东约李烛尘谈话时说:“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成立一个食品工业部,请你出任这个部的部长,还要听听你的意见。”李烛尘表示:“党和毛主席对我的信任我很感激,交我这么重大的任务,恐不能胜任。”毛泽东说:“1945年在重庆时,范旭东先生就推荐过你。况且,民以食为天,你对人民生活很关心,这件大事请你办是合适的,不要推辞了。”
李烛尘真诚地说:“我真的怕误事,要不我就试试看!”毛泽东笑着说:“你肯定能办好!”
经毛泽东力荐,1956年5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0次会议决定成立食品工业部,任命74岁的李烛尘为部长。1958年2月11日,食品工业部和轻工业部合并为轻工业部,李烛尘任部长。1965年2月21日,轻工业部改为第一轻工业部,李烛尘任部长。
李烛尘在任部长12年,还兼任全国工商联、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工作繁忙。但他不顾高龄,深入实地,大搞调查研究,北上黑龙江,南下海南,东临黄海,西去新疆,为我国食品、轻工业的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得到贯彻和实施。更为可贵的是,他根据看到和了解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意见,都能如实向毛泽东反映。
1956年,李烛尘到海南视察,看到当地的橡胶产量非常低,回北京后,就向有关部门建议引进华侨资本、技术、人才的建议,他说;“我国散居南洋一带的华侨,有种植橡胶技术的人才颇多,并也有相当财力,如何由政府根据两利的精神,订出奖励华侨私人投资合营,共同开发这一项富源,争取在不长时间内做到橡胶生产能够自给。”他又指出:“由政府统一规划,以号召南洋一带有经验有财力的华侨归国经营,给予信任,赋予一定的权限,是比我们这些外行的行政人员去搞,要事半功倍。”而后又向毛泽东当面做了汇报,毛泽东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李烛尘一面与广东省联系,一面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同时由国家投资兴办橡胶园,这样我国的橡胶生产向前迈了一大步。经李烛尘决定,又先后从土耳其引进了香料烟、从捷克斯洛伐克引进了制糖新技术,聘请了波兰的甜菜育种专家。
在1957年,李烛尘提出引进问题,并提出由内行的人去搞“是比我们这些外行的行政人员去搞,要事半功倍。”的观点,是有远见卓识的,也要有勇气和胆量的。
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中,李烛尘对许多学有专长的爱国知识分子被化为“右派”有些不解,他向党组织提出自己的看法,还直接写信给毛泽东反映意见。这次毛泽东没有回信。如果说李烛尘对反右扩大化不能理解,那么他对1959年批判彭得怀“反党集团”就持有异议了。他认为:人家提出对“大跃进”的看法,就是有批评意见也是善意的,不应该定为“反党集团”。而且他结合自己对“大跃进”的看法,当面向毛泽东提出异议。
在1958年的“大跃进”的高潮中,有人郑重地向李烛尘报告:要在稻田里的地埂上开无轨电车。他吃了一惊,怎么这么不讲科学。回家后,问他李文采:“怎么?你们共产党也讲起假话来了?”他又无不忧虑地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共产党人讲假话?”
为了了解“大跃进”的情况和问题,1958年10月,李烛尘回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考察。这里是他的故乡,便于了解真实情况。回北京后,在他写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视察报告》里肯定了成绩,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自治州对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应在国家的安排下进行”,不要乱开乱挖。他还对“砍伐草木,开山种地”的情况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做“水土不能保持,更毁坏山林,减少自然财富,失去大自然之美。”其实,早在1950年李烛尘就认为我国应该大搞绿化,植树造林。为此他还写了一首白话诗,诗中道:“古人言十年树木,这真是当前急务。”1954年他当面向毛泽东陈述了这个意见,并把这首诗送给毛泽东。
尽管李烛尘对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有过不同意见,但是毛泽东还是相信李烛尘,相信他是“坚定地跟共产党走的”,所以在政治上一直对他采取保护的政策,即使是在1966年开始的“文革”中,李烛尘也没有受到冲击。毛泽东第一、二次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时,李烛尘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随同接见。
来源:民建网站 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