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回眸 >>  历史钩沉内容信息页

关于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几件往事

发布时间:2016-08-03 10:37:38  点击::  来源:民建办公室  作者:管理员

关于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几件往事 
  


孙起孟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形势,总的说来,都是好的,但同进也面对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很突出、严重。为了保持我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良好的发展势头,解决这些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当然需要我们大家从各方面去做工作,这里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全国人民团结齐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要抓好这一条,绝对离不开巩固和发展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这里谈谈学习有关毛泽东同志统一战线思想的几件往事,以表示我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以他的崇高敬意。 
民主党派要致力于理论建设

  关于建立民主党派理论的问题,毛泽东早在建国前夕就已提出了。毛泽东在1949年8月24日致黄炎培的信中说: 
  “任之先生: 
  民建发言人对白皮书的声明写得极好,这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作用当是极大的。民建的这一类文件(生动的积极的有原则的有前途的有希望的),当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 
  两天以后,毛泽东又致信黄炎培,把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问题阐述得更加明确。他在信中写道: 
  “八月二十四日大示敬悉,很高兴。民建此次声明,不但是对白皮书的,而且说清了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存在发展的道理,即建立了理论,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动性,极有利于今后的合作。” 
  这两封信的背景是这样的: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它赤裸裸地提出,美国当局把希望寄托于中国的“:民主个人主义者”推翻人民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民建会于1949年8月24日发表了《加强内部团结和警惕,答告美帝好梦做不成》的声明,痛斥美国白皮书,大意是强调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基本利益的矛盾决定了它对一切帝国主义(包括美帝国主义在内)的态度,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会变成美帝发展“民主个人主义”的资本或条件。只有新民主主义才是民族资产阶级唯一光明的幸福道路。 
  毛泽东在看到民建声明的当天,迅即亲自致信黄炎培,在接到黄的复信后两天,再次致信黄炎培。毛泽东不仅提出建立民主党派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而且树立党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十分主动地与民主党派密切联系的优良统战作风的楷模,值得我 学习、学习、现学习。 
  对于毛泽东信中提出的精辟论点——“建立了理论,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动性,极有利于今后的合作”,我们既要十分重视和深入领会,更应急起直追,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理论建设工作。毛泽东对于民主党派为什么要建立理论,在信中至少讲了两大理由。一是建立民主党派的主动性,反过来说,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理论,民主党派的工作就会陷于被动性以至盲目性的状态。二是极有利于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合作。事实正是这样,当前我国多党合作所以这样好,正因为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共同基础,这个基础越巩固,我国多党合作就越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理论是什么?有人以为写大部头的书才是理论,这至少是一种误解。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就没有写出大部头的书。毛泽东说得好:“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统战工作、政治工作、民主党派工作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我 的理论还不能够和这方面的实践平行,至于理论是否跑在实践的前面,恐怕更成问题。加强统战工作、政协工作、民主党派工作的理论建设,对这方面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加以科学的分析综合,或者系统地总结实践经验,使之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到理论的阶段,这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了。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理论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毛泽东肯定民建建立了理论,很清楚,内涵是“说清了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存在发展的道理。”这个道理的核心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这个观点和理论,正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毛泽东致黄炎培信中用了“建立”二字,是对民建成的鼓励和鞭策,事实是民建用它所了解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包括美帝国主义)的矛盾情况来注释党的民族资产阶级理论。如果这也可以被称为“建立”那不外乎在把党的理论、路线、政策和民建当时了解的民族资产阶级实际相结合上下了一点功夫。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怎样估量,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统一战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建党十八年的历史经验时曾说:“中国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这种二重性,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这种二重性,就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又说:“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塞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不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塞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共产党人》民刊词)能否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坚持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基本观点以及对于这种两面性变化发展的科学估量和准确掌握。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在作为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还存在历史时期同样如此。 
  正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别是他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积极表现以及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上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和应当参加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中国政权的工作。 
  正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使这个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可以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很了不起的。 
正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党的国家资本主义和赎买以及团结、批评、教育政策的指引下,使他们能够接受和平改造,配合国家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参加劳动者的行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能卓越见解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创新,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武器,民建在建国后一贯忠诚于毛泽东这个独创性理论,并把它和自己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实现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各项任务。上述1948年发表的反对美国白皮书的声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概念,但不失为民建接受毛泽东这个有名观点的第一声。 
  然而这在民建内部并非没有争论、没有矛盾。有来自右的矛盾,也有来自“左”的矛盾。 
  来自右的矛盾所引起的思想斗争集中地表现于1956年10月11日民建相继召开的中央常委会议和二中全会。此前的一段时间内,民建中央领导层中有人公开提出反对两面性的观点,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只有积极的一面,在会内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附和,发展成为不通过思想斗争不能明辨是非的难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讲的:“有人说,中国资产阶级现在已经没有两面性了,只有一面性。这是不是事实呢?不是事实”,指的就是民建1956年的这场大争论。这对于经历不深的民建来说,不仅是难题而且是新事。怎么办?经过领导层的反复研讨,决定不采取大轰大嗡的办法而实行摆事实、讲道理的思想斗争。用当时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决定搞和风细雨,不搞急风暴雨。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感到难度很大,过火固然不好,温吞水也无济于事。论争双方各摆观点,反复开展批评,终于达到大多数人同意两面性观点的较好效果。颇有回味的是会议结束时还吃了一顿“团结饭”,把当时唱反调的主角(大致表示接受批评)请到主座上,也算是杯酒言欢吧,气氛较好。会后黄炎培主任委员写信给毛泽东报告会议情况,毛主席于1956年12月4日回了一封内容非常重要的信,一开头就说:“你们的会议开得很好,谨致祝贺之忱!”其它的内容集中在下一个题目谈。 
严格区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坚持按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于1956年12月4日在致黄炎培的信中,虽然没有就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问题进行阐述(后来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工商业者问题”等节中作了充分的论述。但他对于民建在这场论战中的立场和方未能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他的信中提出的异常精彩的见解,可以说是他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伟大学说的前奏。信中写道: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方法竟在你们党内,在全国各地工商业者之间,在高级知识分子之部行通了,并且做得日益健全,真是好消息。社会总是充满矛盾。即使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有矛盾就要求揭露和解决。有两种揭露和解决的方法:一种是对敌(这说的是特务破坏分子)我之间的,一种是对人民内部的(包括党派内部的、党派与党派之间的)。前者用镇压的方法,后者是用说服的方未法,即批评的方法。”“但人民内部的问题仍将层出不穷,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未能。我高兴地听到民建会这样开会法,我希望凡有问题的地方都用这种方法。” 
  信中表达了十分重要的思想,现在联系我们国内国际的复杂多变的具体实际和层出不穷的众多矛盾,越读越发感到它的精辟正确。 
  比如断定“社会总是充满矛盾。即使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这对我们认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较之战争年代矛盾减少了的幼稚思想具有针砭教育意义。据此,我们应深刻地确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不仅仍会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而且可以出现许多前所未遇的矛盾,需要认真注意,调查研究,分析矛盾的性质和主次,加以正确处理。 
  又如统一战线总是宽比窄好,政协应该成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民主党派也应充分发挥它的广泛性的历史特点和作用。便有人欢迎广泛而讨厌复杂性,图简单,怕麻烦。这也因为没有认清“社会总是弃满矛盾”,广泛性和复杂性其实是一码事,都是矛盾的必备属性,只要广泛性不要复杂性,实际是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按此办事,一定碰壁。 
  又如对不同矛盾一定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对敌我之间矛盾的界定十分慎重,不容混淆,在敌我界限尚待弄清之前,切不可采取对敌的方法而宁肯先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继续努力弄清事实,明确界限,适当处理。 
  又如处理层出不穷的矛盾,应按毛泽东的期望,坚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解决,这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的都是团结,方法是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经过修改发表时对此公式作了具体的解释,说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里用“批评或者斗争”代替“批评与自我批评”。似乎不改还好些。因为就哲学的意义说,解决矛盾的方法都要经过斗争,“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唯一正确的斗争方法,修改文本把“自我批评”略去,则这一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只剩下“批评,缺了另一重要方法,不完整;“批评或斗争”很可能被理解为批评之外另有斗争方法,这就很难排除把它误解为“残酷斗争”或者近似的错误方法的可能性。 
坚持自我批评优良作风 
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党的工作作风,主要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 
  过去有些进修,把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说成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形式上似乎求完整,实质上则是改变毛主席倡导的愿意。重温毛主席的有关论述,可以从中知所改正,把上引的“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方法竟在你们党内,在全国各地工商业者之间,在高级知识分子之间行通了,并且做得日益健全”两段论述联系对比,便可清楚地看出,把自我批评视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才是符合毛主席倡导愿意的正确俯。这不是个简单的提法差别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出入。这关系到对于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关系到党组织和党没个人能否真正有力地、有效地纠正错误、拨乱反正。共产党之所以具有伟大力量并不在于它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党内不滋生或大或小的消极现象,而在于它具有别的政党很难设想的高度的严肃性、自觉性和坚定性,自己起来检讨错误、纠正错误,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一句话,毛泽东所说的展开“认真的自我批评”。党的十四大报告在“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一段中重申“自我批评”的提法,这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如果现在还改变毛主席的提法和原意,那就不好了。 
  毛泽东同志强调提出的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对长期历史实践的基本总结。自我批评,丝毫不表示党的软弱和自馁,而充分体现党的坚强和自信。如上所说,政党犯了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错误,是否真正认清和改正错误,也即“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最有力地说明这个基本经验或基本规律。在1962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模范地发扬了这种优良作风。他获悉他在1961年中央北京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自我批评,许多地方没有传达后说,他的错误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毛主席实行这样认真的自我批评,不但丝毫没有减弱他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反而更加赢得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他的无比尊敬和极大信赖。最近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得到全国人民普遍由衷肯定的反腐败斗争,也正是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的坚持和发展。 
  发扬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采用方法当然不只是自我批评,要同进进行相应的批评。自我批评和批评的目标是一致的:弄清和改正错误,为此缺一不可。实践告诉我们,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区别,但应结合成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完整手段。对于自我批评来说,批评能帮助它搞得较全面、较深入,不开展积极的相互批评,有可能使自我批评流于“闭门思过”,难以真正解决问题,然而,自我批评往往是开展批评的健康先号,也只有把别人批评中一切正确的东西转化为自我批评,才能真正自觉主动地弄清是非,改正错误。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在自我批评,是合乎情理的。 
深化对“群众观点”的认识

  我们犯脱离群众的毛病,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与自己的群众观点不完整、不正确有关。在实际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群众中落后的东西很多,错误也常见,更多的人是围着领导的谈话转,看不出什么高明?“ 
  我曾有机会亲自听到毛主席于1954年所作的关于宪法草案的讲话。从中我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讲起草宪法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对我树立群众观点有很大帮助。 
  1954年的宪法草案,先后在500余人和8000余人的范围内征求意见,把群众反馈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表示赞成,没有不同意见;第二种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且比草案的提法要好;第三种提出一些不正确的意见。以上三种情况中,第一种占多数,提出正确修改意见的是少数,提出不正确意见的也不多。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精神,对于上述群众意见情况应作这样的分析: 
  提出意见比草案高明的群众是自己的老师,这一点容易认识。 
  “提出错误意见的尽管是少数,总不能同样看待,认为是老师吧“。这种看法的毛病在于不懂得真理总是在同错误相比较、鉴别中发展的,困此,群众中的错误意见对我们仍然有用,使我们有可靠的根据进行比较,以便有把握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至于多数人除赞成餐,未提出意见,这并不意味他们的意见不足重视,而只说明宪法草案提出的意见通过他们的审查,获得群众的认可,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至关重要的步骤。对于领导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只要按照毛主席的论述精神,对群众意见做出全面的分析,从总体上去认识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就会心悦诚服地同意这样的论断: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注:此文系作者根据杨小波同志整理的一次发言记录补充写成的)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庆市委员会 2005-2016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390号 皖ICP备20000392号-1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辅一楼四楼东  邮编:246003

电话:0556-8793605 8793602  邮箱: aqmzjgh@126.com  QQ: 13905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