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

提案:明责立制 治智融合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4-01-10 15:23:43 浏览量: 来源:民建办公室 作者:斯东林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进行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新飞跃。但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仍存在基层社会治理职责和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社区多元主体联动发力不够;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确权明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治理格局。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主导作用,提供基层治理人、财、物基本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基层社会治理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指导市场依法合理配置资源,为基层治理提供物质条件,强化物业管理,合理规划社区超市、有偿服务的医疗卫生资源等,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培育群众生活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等社会组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把一些政府不宜承担的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调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二、建章立制,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区、街道、部门双向并联的呼应体系,通过乡街呼应、部门报到体系,有效解决条块工作结合的问题。建立社区干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责任追究等规定,规范社区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建立社区工作人员职位职级体系和晋升制度、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从社区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选拔镇街领导干部制度。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激励机制。企业与社区服务项目对接、“爱心企业”评选表彰,企业参与社区服务税收减免等制度,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乡街通过财政资金或社区治理基金对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进行资助、探索推行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

三、三治结合,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基层自治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进一步拓展自治模式。二是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构建以法律、政策、党内法规等政策为基础,以基层自治规范为补充的多元法律治理结构。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治方式统筹力量、平衡利益、调节关系、规范行为。三是深入推进基层德治建设。以道德规范、习惯规约等社会规范来推动移风易俗,以德治教化和道德约束支撑自治、法治。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正面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强化道德规范的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四、多网融智,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一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格化、可视化“网格+网络”社会治理平台与“一站式”基层综合服务平台,试点推进区块链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二是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党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建立党建引领的多网融合治理体系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建立党建引领、多网融合的网格化社区治理体系,建立乡街、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架构,并将党组织网格与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社区服务网格相融合,实现同一张网管理、同一张网服务的综合网格服务体系,有效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庆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2000039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390号 投稿邮箱 aqmzjgh#126.com(投稿时请将#替换成@)
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辅一楼四楼东 电话:0556-8793605 8793602 技术支持:光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