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建国会简史(下)
发布时间:2016-08-01 09:36:14 浏览量:次 来源:民建办公室 作者:管理员
(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过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国内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指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资本家阶级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现在,他们作为劳动者,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这是对民主党派所作的历史的、科学的结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民建"三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制定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上来。这个纲领的提出,是在总结50年代"听、跟、走"的长期实践基础上,克服了历史局限性,更鲜明地强调把中共的路线同民建实际相结合的精神,体现了民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主动性,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在这个纲领指导下,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为四化服务的新路子,发挥了民建的特点优势,调动和发挥了会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开创了具有自身工作特色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效益。 民建"四大"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回顾总结并形成了民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开展为四化服务的五条"基本经验"和三大"光荣传统",强调"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民建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这一经验的总结,把民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奠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民建几十年来实践概括,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在这一基本经验的指导下,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继承和发扬民建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接受中共领导、同中共长期合作、一道前进,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民建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加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强调现阶段要致力于基本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建"五大"认真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民建的基本职能是政党职能,要以发挥政党职能为自己的根本职责,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改革,发挥积极作用。1989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新的里程碑,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的发挥。民建各级组织根据这个文件精神和民建五大的要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围绕改革与建设,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重大建议。同时,着眼于提高民建和会员的组织程度、觉悟程度,提高参政党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进步。 中共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14年来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和民建自身发展的要求,"六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会要努力成为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总格局中,能够掌握较高主动性的,在参政议政、实施民主监督中确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在自身建设上有较系统的理论认识和比较健全的工作机制、充满活力的参政党,努力开创发挥参政党职能和自身建设的新局面,把民建建设成为有自己特色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会议以后,按照六大精神,民建各级组织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农业和农村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多党合作等政治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提案,取得了显著成就;以扶贫开发工作为重点,切实有效地开展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活动,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优势;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会员已达6万多人,新老合作交替迈出了新的步伐,思想宣传工作得到改进和加强,进一步增强了政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中共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民建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大会确定了把民建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机制上健全和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的目标。 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和民建七大精神,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果。特别是关于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同,推动了这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民建的组织不断得到发展,由恢复工作初期的1.8万名发展到现在的8.5万名会员,其中大多数为经济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成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改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到2001年底,全会有2114名会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 11086名会员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有1102人,担任特邀行政、司法监察人员的有2710人。 民建半个多世纪走过的道路,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光辉道路。民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遵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前进和发展,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党合作制度;另一方面源于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不断努力。从民建自身来看,其主要因素是:第一,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时期,民建成员中绝大多数人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这是不断前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主要动力。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只要坚持和发展爱国主义,其结果往往会通向社会主义,这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第二,社会实践的锻炼提高。在民主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在社会主义时期,又以极大的热忱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仅为我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有益贡献,而且在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的亲密合作中,不断增加共识和一致性,使民建政治纲领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第三,骨干的积极作用。在民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进步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带头作用,团结了大多数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日益向进步方面转化。第四,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建国以来,民建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自愿基础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使成员在思想上得到提高,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前进。 回顾过去,我们深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现在,人类历史已经进入新的世纪。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人士的参政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新的历史征途中,全会同志要弘扬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识大局、顾大体、有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一道,风雨同舟、共创伟业。识大局,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正确分析和敏锐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形势,为实现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宏伟目标,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努力奋斗。顾大体,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自觉接受执政党的领导,把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作为,就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民建的特点和优势,围绕中心,服从大局,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积极参加政治协商、切实推进民主监督、努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尽心尽力搞好社会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再创民建历史的新的辉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