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内容信息页

从生态环理论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

发布时间:2016-07-30 15:37:58  点击::  来源:民建办公室  作者:管理员

从生态环理论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

民建安庆市委会    石再华

 

 

1.生态环理论概述

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杜能环考虑的只是经济指标,而区域的和谐发展,要综合考虑社会、生态、文化、经济诸因素。因此,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要以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为基础要件,注入当地的文化历史,综合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历史学、美学、系统学等学科手段,进行科学布局和规划。 一个区域,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区域的建设与发展要在尊重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着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服务。为此,张国庆对杜能环进行了修改,设计了综合社会、生态、文化、经济等因子的生态环。

1)城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

2)环城公园:城市居民度假、休憩场所,同时还是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消解场所。这里的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消解,不是简单的垃圾填埋和焚烧,而是通过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肥料,培育园林植物,美化城市。

3)森林公园:是城市生态保障区,消解城市环境污染,为城市提供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此外,森林公园还是过境车辆的绕行区、客运和货物中转区。

4)半农区:为城市与农区的缓冲区,进一步消解城市环境污染,为城市园林绿化、生产生活等提供非食用农产品。

5)农业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农产品。

6)牧业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牧产品。

7)林业区:区域发展的生态基础,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林产品。

2.长江经济带资源条件分析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陆家嘴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主要任务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2.1自然条件分析

1)气候温暖

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

2)降水充沛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3)水资源丰富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75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

4)生物资源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最著名的保护区位于湖北神农架。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缳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5)矿产资源

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各类矿产中储量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萤石、芒硝、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天然气等。

2.2产业现状

1)农业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积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许多地区雨热同季,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流域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全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牧业

长江流域西部虽为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但草场辽阔,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生长,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马。而长江中下游则农业发达,养殖业兴旺,四川、湖南、江苏是全国生猪拥有量最多的省份,四川、上海、湖南每公顷耕地载有生猪量为全国最高的地区,四川的黄牛、水牛等大型家畜拥有量居全国之冠。所以说,长江流域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3)渔业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现有水面约866.7万公顷,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其中可供养殖的约333.3万公顷。

4)旅游业

长江流域幅员广大,历史悠久,景观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岳阳、昆明、贵阳、成都、重庆、南京、扬州、镇江、苏州、宜昌、武汉、上海、杭州、安庆、南昌、长沙、无锡、丽江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武当山、九华山、黄山、庐山、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5)交通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6)工业

中国最大的工业地带是长江流域工业地带,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贵阳等大型或特大型工业城市骨干节点,苏州、无锡、镇江、合肥、宁波、常德安庆、荆州、宜昌、自贡、攀枝花等等中型工业城市为主要节点,涵盖苏、沪、浙、宛、鄂、湘、赣、船、渝、黔、滇等十一个省市,在全国经济地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3经济现状

1)经济总量

长江经济带国土总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21%2013年末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3%,而国家统计局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13年长江经济带GDP总量为259525.0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6%

2)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092013GDP总量及其占比呈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水平;20092013GDP总量增幅与占比增幅也呈增长趋势,且高于全国水平。

3)经济密度及其空间分布

2010年度长江经济带的GDP总量、经济密度与人均GDP空间分布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城市发展状况基本一致,在空间分布上,经济的发展东部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中部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西部一重庆、成都为中心。

与全国相比,长江经济带单位面积GDP是全国平均的2.16倍,是其他区域的3.13倍;人均GDP是全国平均的1.06倍,是其他区域的1.05倍。

3.长江经济带发展宏观空间布局

3.1发展原则与战略定位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中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基本原则为“改革引领、创新驱动”,“通道支撑、融合发展”,“海陆统筹、双向开放”,“江湖和谐、生态文明”。战略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2宏观空间布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长江经济带当前经济现状和城市布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环策略生态环策略,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密度中心,将整个长江经济带划分为三个经济中心:

1)沪宁杭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利用沪宁杭现有的经济区位优势,定位于国际经济、科技都市群,国际商贸港,中国的经济中心与东部物流中心。

2)汉洪星经济圈。以武汉为中心,利用中国中东部优越的水热自然条件和农业优势,定位于国际经济、科技城市群,国际农业产业中心,中国中部经济中心与物流中心。

3)蓉渝经济圈。以重庆为中心,利用该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西部尤其是成都平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农业优势,定位于国际农业产业中心,中国西部经济中心与物流中心。

3.3都市化、城市改造与集镇化

三个经济圈的城市的宏观发展,按照生态环原理,采取都市化策略,加快中心城市都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在城乡建设上,一窝蜂开展城市化建设,一些县忙于升级市或区,连乡镇都忙于升级市。在招商引资的推力下,不顾当地经济与生态条件,盲目开辟各种经济开发区,大多是地方连乡镇一级都有自己的开发区,引进淘汰、污染型企业,或者无节制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笔者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避免上述现象在长江经济带重现,应该根据生态环原理,合理进行区域规划,科学布局城乡各功能区,以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大力推进都市化与集镇化建设。

1)都市化

在宏观上,要改变现有城市化遍地开花的做法,应该集中精力、财力,选择环境条件好的宜居大中型城市,进行都市化建设,通过都市化,推进集镇化。

2)城市改造

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差、人口流入量少、生态环境不宜再进行建设的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或者即将枯竭的城市,应该停止建设与扩张,加强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换代,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3)集镇化

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大力推行集镇化建设。首先,取消目前所有的县级市、镇级市和城市周边农村的区级行政机构,还原为县或乡镇;其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环境宜居状况,合理布局集镇,大力推进农村集镇化建设,使得农村人口主流向都市流动,剩下的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口向集镇流动,促进农民市民化。

农村集镇化,使得农村集镇成为都市的卫星城,成为都市的生态功能服务区、农产品生产与供应区。对于离都市较远的农村,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生态化,使其成为都市化、集镇化的生态保障,为城市、集镇以及农业、工业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

4.长江经济带发展宏观产业布局

从总体上看,制约我国北方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南水北调也仅仅只能解决当下问题,对未来我国北方城市发展,水资源仍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长江经济带除了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之外,还具有丰沛的水资源,长江径流总量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是黄河的20倍。也就是说,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城市发展,不存在水资源紧缺问题。

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应该南移,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世界的产业中心、商贸中心和科教中心。

4.1发展质量型经济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

要长江经济带建成世界级经济中心,首要问题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发展质量型经济。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还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污染严重,效益不高,对金融依赖大。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首要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就是要避免这一泡沫现象出现。

2)现有产业的升级改造

对经济带中现有产业,要按照清洁生产与节约生产原则,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彻底依法淘汰高能耗或者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对于尚有发展前途但目前效益不高的企业,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生产效益,遏制污染。

3)清洁生产与节约生产

首先,发展清洁高效产业。积极开发、引进新技术,发展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教育产业,发展科研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高效农业等经济效益高、无污染的产业。

其次,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运输工具、销售环节和商品使用结束后的回收处理等,都要融入环境保护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风险。

再次,建立节约生产机制。建立节约生产机制,提高产品设计标准,严格监管施工质量,同时,从产品设计,到消费结束,消耗最少的资源,产品的寿命尽可能地长,包装等非产品物质尽可能地少,从而推进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质量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避免“逢雨看海”、“拉链公路”等现象出现。

4)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不要迷信招商引资,尽快关闭长江经济带内所有乡镇任何形式的经济开发区,关闭三个经济圈之外的所有市级及市级以下任何形式的经济开发区,对于关闭的开发区中尚未利用的土地,尽快恢复成原来土地属性。开发区的建设,城市的发展,要按照生态环理论,按照上述都市化、城市改造、集镇化原则进行,严厉禁止遍地开花的、随意性很大的城镇化建设和开发区建设,造成严重的经济浪费、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4.2特色产业

1)工业

依托区域内优势矿产资源,发展相应的加工业,尤其是矿产品深加工业,提高产品效益。对于资源即将枯竭的矿产资源及其相关工业,及早谋划转行转产。对于已经形成规模的工业产业,重点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在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2)农业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包括牧业、渔业和林业,尤其是粮、油、棉的生产,全方面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尤其引进先进的种苗技术、耕作技术和采收加工技术,大力推进规模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以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世界级农业产业中心和农产品贸易中心。

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力开展生物遗产抢救与开发工作,尤其那些宫廷秘技和传统的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等生物药材鉴定与利用技术,大力保护包括农作物在内的优良种质资源,严禁基因污染,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遗产,发展特色农业和生物技术产业,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世界级特色农业中心和优质生物产业中心。

3)旅游业

依托区域内优质旅游资源,加快优质景点之间快速交通通道建设,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水平,降低景区收费标准,以旅游业拉动相关服务业发展。

4)科技产业

整合现有科技、教育资源,尤其是要将目前分散的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合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教管理技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区域内及早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科教产业,以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科教产业的发展。

重点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前沿基础理论研究,以锻炼人才,为国家贮备科教资源,提升国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后备智力资源。重点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将科教资源转换成生产力,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发展。

4.3商业贸易

以减商化为区域内商业贸易发展的基本理念,引入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和相关的管理技术,减少商业贸易中的无效劳动,尤其是要减少商品流通中的无效流通环节,以降低商业成本,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商业效益。

根据区域内三个经济圈的不同特点,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沪宁杭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将沪宁杭建成国际陆海空河商贸港;汉洪星经济圈以武汉为中心,将武汉、长沙、南昌建成国际陆空河商贸港和国内东西南北物流中心;蓉渝经济圈以重庆为中心,将重庆、成都、贵州、昆明建成西南与西南亚物流中心。

4.4交通

按照《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在宏观上,建成沿江、三大经济圈内、三大经济圈之间以及南北陆、河、空立体快速交通网。

在微观上,以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枢纽,将铁路、公路、水路客货运站临近集群建设,以减少转运成本和时间,以减少转运对城区交通的影响。提高所有中学操场、运动场建设标准,建设应急时能起降旋转翼飞行器的;高等级公路结合服务区建设,每间隔50公里建设应急时能够起降固定翼飞机的临时机场。

4.5减商化与互联网+

减商化,旨在减少社会无效劳动,提高社会劳动效率。就产业发展而言,减商化,首先,在管理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少全社会无效劳动支出,降低社会成本与商品成本。

其次,利用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减少商品流通中商业环节,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再次,规范金融行为,遏制金融泡沫增长,积极促进实业发展,降低社会成本与商品成本中的金融成本比例。

第四,利用互联网+,打通政务、公共服务业平台间的数据隔阂,将数据孤岛无缝互联,实现政务数据共享,社保、金融、医疗、教育、个人身份信息等全区域乃至全国无缝互联。

最后,减商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商品生产、流通中的无效劳动和无效运转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品的独占利和垄断利润,以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让全体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4.6突出生态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长江流域生态欠账严重,要依托经济带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尤其少数民族区域内的独有的特色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结合生物产业的发展,结合生物遗产的抢救,结合文化遗产的发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共同繁荣。

5.长江经济带发展宏观经济制度改革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是仅仅只是建设一个暂时,依靠泡沫来繁荣的经济特区,更重要的,也是首要问题,是要建设一个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秩序,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之下,最大限度发动市场的动力,凝聚人力,激活人才的活力,发展经济-文化-生态同步繁荣的、高效的、持续的质量型经济。

5.1建立经济带权威管理机构

建立经济带权威管理机构,协调省(市)间经济、生态、社会发展,通过经济带发展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建立公平的、稳定的、持续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秩序,建立节约生产与清洁生产机制,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5.2依法发展

通过立法,建立公平的经济制度,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有了公平的经济秩序,就有了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活市场动力,促进经济持续、有序、高效发展。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仅仅GDP的增长、国力的增强、少数人攫取社会发展成果,而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立法,建立公平的劳动制度,保障教育、就业、晋升与获取劳动报酬的公平,以吸引人才,激活社会发展活力,维护经济带内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带内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立法,规范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放开金融市场,盘活民间资金,降低实业的金融成本,提高实业的经济占比,提高经济健康水平,增强防范、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5.3建立经济多样化的发展机制

经济多样化,尤其是产业多样化,可以遏制垄断,增强经济的稳定性,提高国家经济健康水平,防止象当前房地产等行业绑架国家经济乃至出现政企合谋现象重现,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因此,长江经济带要实现质量型发展,实现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的目标,就要建立经济多样化发展机制,遏制泡沫经济的短期繁荣现象产生。

5.4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

尽快推进经济带内国有企业私有化,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国企垄断,给民营公司、外资公司或个人等非国家控股的企业或个人一个竞争的机会,使得市场能够达到充分的、公平的竞争。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还遏制了国企腐败,杜绝了少数人以国企为工具侵吞改革发展成果的行为发生。

5.5破除政企合谋

彻底破除政企合谋,经济带内政府尽快退出各种形式的经济事务,取消有碍社会公平发展的各种招商政策,收回并今后禁止向企业注入各种形式财政资金,包括对企业的各种形式奖金,改政府财政资金扶持或奖励为公平的市场化金融融资,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与有序的金融秩序,遏制官商勾结侵吞社会发展成果。

5.6打击商业腐败

遏制商业腐败,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业机构之间的内部腐败。其实,商业腐败,比政府腐败更为严重与普遍,不仅仅是商业机构向官员行贿,商业机构之间、商业机构内部员工之间的腐败更不容易发现,危害也更为隐蔽。应该强力向商业腐败开战,以减少商业运行成本,遏制少数人利用手中商业权力进行寻租,通过商业腐败侵吞社会发展成果。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庆市委员会 2005-2016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390号 皖ICP备20000392号-1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辅一楼四楼东  邮编:246003

电话:0556-8793605 8793602  邮箱: aqmzjgh@126.com  QQ: 13905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