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准确判断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识,这个判断的指导意义之一就是对于各级政府、社会各阶层要围绕找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以此推动各项工作。
近些年,安庆市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可谓成绩显著。但客观地说,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仍存在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我们仍处在“上坡跨坎”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456”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各项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而目前政府部门融资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主要是中央从防控总体风险考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杠杆”,包括限制地方政府举债、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名单制管理、对政府贷款仅限于棚改少数项目、对PPP项目进行清理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在不违背中央宏观调控前提下,提高地方建设的融资能力,是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前提和关键之一。地方建设的融资渠道很多,平台融资、上级财政、资本市场、银行信贷、民间资本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着力的方面,但就这些渠道提供规模来看,银行信贷资金仍占据主要份额,如何提高我市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可能至关重要,下面就此提供一点分析和建议:
一、我市有效信贷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7年11月末,我市银行机构信贷余额1718.09亿元,新增235.9亿元,余额排全省第4位,增量排全省第8位,这和经济总量排全省第三位置的安庆是不相符合的,究其原因很多,以下两因素是其中主要原因:
(一)企业信用水平下降,银行失去扩大信贷投放信用环境。2013年以前,受社会各类资产价格上升、银行信贷放松,我市不少民营企业主盲目扩张、脱离主业或从事资金生意,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2014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不少民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导致我市企业整体信用水平下降,以安庆市金融守信企业数量来看,2013年获评企业达1485家,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2016年度仅有823家企业获评安庆市金融守信企业。企业信用下降,直接后果就是银行信贷资产不良率大幅提高,2014年、2015年个别国有银行安庆分行在系统内不良率排在全省第一,更多银行的省分行上收安庆分行信贷权限。
(二)地方法人银行资本不足,无法扩大信贷投放。地方法人银行(这里专指8家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市信贷投放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县域。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底),全市信贷余额1718.09亿元,8家农村商业银行469.1亿元,占比27.3%,在7县(市)农商行的信贷占比均在34.6%,其中在岳西县占比达50.8%,且金融扶贫一块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占全市82.9%以上。可以说地方法人银行信贷投放在全市信贷市场举足轻重。但近三年,农商行受不良贷款攀升影响,资本消耗过大,资本充足率下降明显,资本不足达不到监管部门的审慎管理要求,自然无法扩大信贷投放。
二、建议
(一)加强我市信用环境建设。为我市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安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下一步就是要多措并举,达到预定目标。
1、继续强化金融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以强有力的法制措施,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净化我市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水平。
2、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纲入县(市)区政府考核目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深入人心时,也要学习江苏等地,落实各级政府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主导责任,打造有着良好信用的社会环境。
3、构建全社会性质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信用是企业、自然人的“第二身份证”,信用伴随一生、影响一生,以此利益相关倡导企业、个人讲信用。
(二)开展扶持地方法人银行专项行动。
1、向地方法人银行增加资本。通过政府平台资金和民间资本,特别是合格的民间资本(不是借银行资金入股)向地方法人银行增加股本,以资本增加提高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风险同时,实现添加少量“米粉”增加大量“米粑”效应,这是目前“去杠杆”政策下,受到国家和监管部门鼓励的“加杠杆”举措。
2、地方政府促进法人银行公司治理。法人银行相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公司治理上有较大差距,这是法人银行经营风险趋大的“根子问题”,也给地方政府防范地方金融风险造成巨大困难,政府在对法人银行增资同时,通过股东治理,强化农商行公司治理,提升其经营稳健性,引导法人银行将更多的资源提供给实体经济和地方建设,实现金融供给侧改革。
3、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协助地方法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通过降低法人银行不良率,间接提升其资本充足率,以助法人银行有更大能力扩大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