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议?xml:namespace>
执笔人: 马方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11年6月初,安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89.9万。到了2012年初,这一数字增至91万左右,占比14.86%,超过10%的国际老龄化标准,也超过同期平均13.7%的全国老龄化水平。半年新增逾万老人,养老形势是步步紧逼,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下形成的“421”家庭往往不堪负担,养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安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
安庆市养老产业现状浅析:(1)这几年,我市的养老机构数量、床位虽有所增长,仍难以承担实现普惠型的养老目标。一是现有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主要保障“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需求,服务覆盖面不够广;二是每百位老人仅约2张养老床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养老机构良莠不齐,家庭作坊式的托老所占了不小份额,像大观玉琳老年护理院那样有生活区、娱乐区、医疗康复区,功能齐全的民办养老机构屈指可数。(3)民办机构不同程度存在专业护理人员难招、房租贵、人工贵、物价贵、运营成本高昂、贷款难、限制多、享受政策难、补贴难、赢利难等问题。(4)安庆正处在加速转型崛起关键时期,很多方面都需要财政投入,如果单靠政府包办社会养老事业,巨大的养老压力很可能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因此必须立足市情,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为此,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政府搭台,民资唱戏,鼓励创新养老模式,整合、盘活分散的养老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为建设 “四个安庆”、打造美丽宜城提供坚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与后盾。
一、尽可能综合运用国家的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和金融倾斜、优先供地等措施,让民办养老机构轻装上阵,吸引民资加大养老投入。
(1)适当放宽注册资本限制,鼓励民资积极介入养老领域,可降低公司制企业一定比例的首次货币出资额,规定其余部分在注册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2)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金融机构可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财政部门也可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帮助协调担保机构解决养老机构的贷款抵押问题。
(3)鼓励用自建房、自有房开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床位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对于个人集资购买房屋资产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应适当减免房屋更名、交易过户费用。
(4)组织民政部门与国土部门通力合作研究,在政府储备土地相对丰富、自然环境较优的东部新城和北部新城,拿出一部分区位条件适宜、符合养老设施建设要求的优质地块,探索以限价“招拍挂”形式,将养老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收费水平等作为成交重要条件之一,优先供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对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采用划拨方式优先供地。
(5)针对有些民办养老机构反映因很难申请事业单位登记,身份难“界定”,造成财政资金拨付不顺畅,享受财政补贴难的问题,民政、财政等部门可协商解决,拿出明确方案,保证国家的养老院床位补贴、入住人数补贴落实到位。
(6)扩大用于养老机构补贴的资金来源。2011年安庆市全年通过销售福利彩票共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76亿元,可用于养老民生补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政〔2012〕50号)中也明确指出“可使用失业保险结余基金支付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据此对处于起步阶段、确有困难的民办养老机构可给予稳岗补贴、促进就业等补贴。
(7)按照国家政策,水、电、煤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事项,对养老机构应按最优惠价格收费,而我市有民办养老机构反映实行阶梯电价后,未能享受合表用户待遇,成本大增,但民政部门并无强制力,难以解决。此类优惠政策,可由政府出面统一协调落实。
(8)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为民办养老机构开展信息服务,不仅公办传媒要对正规民办养老机构多加宣传,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也应开放服务,提供养老机构信息的发布。我市迎江区,依托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手段,与运营商合作建设社区管理平台和社区服务综合应用平台,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加入这个以街道社区服务网为核心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通过上门服务,主动作为,赢得老年市民和社会的认可,这也可创造民办养老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二、 严格规范我市养老产业,为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针对民资对养老产业热情很大,但观望的也不少的现状,把各区县(市)建立示范性大型养老机构作为政府考核目标,这不仅可进一步缓解我市养老床位不足,而且能有效吸引民资大量投入养老产业。
(2)针对鱼龙混杂的养老服务市场,统一民办、个体养老机构的准入、运营及退出环节的管理标准,对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和消防安全的小的托老院,又屡教不改的,坚决取缔。
(3)针对有些养老机构反映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难招,加强养老服务行业培训管理,积极参加安徽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程,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改变管理和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
三、我市社会养老产业尚在初级发展阶段,多侧重于生活照料,要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建设多样化的民办养老机构,逐步改变服务内容较单一的现状,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
(1)针对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鼓励民资依托社区开办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多样化养老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灵活、高效的优势,结合居家养老,主动服务广大老年市民。
(2)鼓励民资探索建设新型养老机构,充分利用安庆市和周边,包括农家乐、度假村在内的,丰富的休闲旅游文化资源,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如我市大观区一家大型民企,计划在北部新城投资兴建的休闲疗养项目,环境优美,山水宜人,瞄准中产人士,集养老、医护、疗养、休闲于一身,像这样的大型休闲养老项目很适合打造成我市又一张名片。
(3)有计划的引进引进优质养老服务管理资源,支持专业化连锁经营。如2012年8月澳门明爱中心总干事、安庆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潘志明到安庆考察合资或合作建立养老院项目。我市可多争取这样的大型养老机构来宜考察、落户,既能快速提升养老产业发展水平,又能解决大量就业。
四、发展民办养老产业,并不意味家庭责任和功能的缺失。
应结合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加大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尊老爱老养老教育,避免出现“团圆节”里未“团圆”的养老院老人。要在全面提升社会、家庭、社区和老龄产业的养老合力中,真正发挥好民办养老机构的正能量,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