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内容信息页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

发布时间:2016-07-29 16:22:16  点击::  来源:民建办公室  作者:管理员

  

 

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谋划下,在农委的努力下,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不断上台阶,在全省影响不断加大、位次不断提升,已连续三次蝉联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在全省市级产业化评估中跃居第二名。

一、产业集群,悄然兴起

我市农业产业化步入新阶段,实现了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双跨越。

——龙头企业发展形势喜人。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关健。我市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已拥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83龙头企业规模与实力也同步壮大,年营销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逐年递增,鸿润集团、稼仙米业联河米业等多个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排头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主体,占据了全市县域规模企业的“半壁江山”

——农业品牌创建势头强劲。品牌是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全市拥有“鸿润”牌羽绒被等两个全国驰名商标,拥有“稼仙”牌大米等5个中国名牌产品,获得51个安徽名牌产品,拥有30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凭借品牌的竞争力,龙头企业不断抢占市场制高点,全市70多家龙头企业的100多个产品进军大中型超市,成功打入沃尔玛、麦德龙等跨国公司,“鸿润”羽绒产品、“皖江”牌大闸蟹等名牌产品远销欧美及港澳台地区,“稼仙”牌大米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居前五位。

——产业集群群星荟萃。集群是产业提升的重要标志。以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为主要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日益彰显独特的竞争力望江、宿松是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岳西成为手工家纺名城,全市纺织服装企业集聚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达220余家,2011年全行业实现产值25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2%,占全省纺织服装业四分之一。大桥开发区食品工业城中部地区首家、也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安徽唯一的布点,桐城市大关蛋鸭加工集群怀宁石牌肠衣加工集群、枞阳县陈瑶湖镇粮食加工集群等分别成为省重点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去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93.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十分之一。在产业集群的带动下,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去年实现产值584亿元,较2010年增长49.5%,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仍保持29.4%的增幅。

二、创新工作,措施得力

我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兴起,得益于农业工作的不断创新:

——确立集群发展思路。确立以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引领农业产业化提升发展的开拓性思路,率先在全省提出“打造千亿集群,加速转型崛起”目标,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致力打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围绕集群建设,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举办了打造纺织服装集群和食品加工集群征文活动,召开推进会,组织企—企、银—企对接,开展产业配套协作,实施金融专项支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了集群发展的强劲合力。

——选准农业主导产业。立足于比较优势,把粮、油、棉、茶叶、畜禽、水产品作为全市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分别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要求各县区把各自的优势产业放到全省大背景下去考量,“准”而“少”地选择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集中精力和手段,实现重点突破。

——推进农业品牌化工程。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市大力推进产业化品牌工程,贯彻专项奖补政策,支持企业创立品牌,打造名牌,如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县区政府奖励20万元,市政府奖励10万元。积极推进“三品”开发认证,全市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33家、产品97个,获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31家、产品100个,数量居全省前列。精心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销活动,支持品牌宣传、营销。针对品牌“多乱杂”现象,市政府出台了品牌整合意见和主导产品分类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目前对茶叶、河蟹品牌的整合进展明显,“皖江”牌大闸蟹覆盖全市75%的养殖水面,成为全省知名度最大的河蟹品牌。

——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产业化专项资金2000万,县区也逐年增加投入,同时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招商,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导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为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市人行、农委先后出台了金融支持“三农”、支持农业特色板块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三农推进年活动,举办多场银企对接会,各商业银行也积极创新服务,如开办商标权抵押贷款,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获得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24%

——建设规模种养基地。全市实施水稻产业提升、棉花品质提升、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水产跨越行动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及19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针对分散经营对农产品加工的制约,我市积极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做法得到省领导及省农委的充分肯定。全耕种面积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到8651户,耕种总面积达127.59万亩,规模种养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支撑。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如稼仙米业订单收购占怀宁稻谷市场的90%以上。畜禽加工企业向养殖户“统供”种苗等生产资料及防疫技术,与农户利益互动。龙头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实现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使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628个,社员超过12万人,带动农户逾40万户,特别是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市农委组织专门培训、安排奖补资金,金融机构也给予授信并实行“统贷直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和省新闻媒体竟相报导。

三、百尺竿头,更进一尺

当前我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不足,主要是: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较短,带动力强的超大品牌不多,产业集中度不够、同质化竞争较重等,对此,我提几点建议:

(一)更加科学地利用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安庆地貌丰富多样,从西北的大别山区,延伸到东南部长江冲积平原,中部丘陵起伏,域内低山、湖泊星罗棋布,仅土壤就有25个亚类、147个土种。各县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就要先弄清本地自然条件,不能简单的抄袭别人的模式。例如岳西高山茭白种植从一个村示范,扩展到六个乡镇连片种植,就是科学利用自然禀赋的典范:山区多为泉水田,种水稻收成少,种茭白品质好,而且错开上市时间,效益立竿见影。

(二)进一步促进特色农业聚集种养。我国农业生产分散,要实行聚集种养,必须弄清本地自然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引导。聚集种养形成了特色,就能地尽其利,物尽其用,避开低层次竞争,发挥差异化优势,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最大程度的实现土地的级差收入,使得资本、技术、政策等要素向该地区集中成为可能。当前各县区既有水稻、棉花、油菜等多种粮食作物,也有茶叶、蚕桑、油茶、水产、家禽养殖业和各类加业,主打产品和主导产业还不明业,聚集种养还有很大空间,我们要力争做到一个县(区)只发展23个主导产业,同一类农产品主打一个品牌。

(三)大力扶持集群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集中的地方不一定是农业产业集群,但农业产业集群肯定是龙头企业多的地方,集群内龙头企业是集群的支柱和骨干,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度很高,具有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它们的合力能够主导市场走向。各县区对集群体系内的龙头企业在项目申报和资金扶持上要给予优先支持。

(四)加大政府规划和引导力度。各地要以资源禀赋为前提,遵循集群发展规律,合理谋篇布局,制定科学的集群发展规划;要积极运用政府资金和政策等杠杆来引导集聚种养;要通过对基础设施、关键领域、龙头企业的投入,发挥以工补农的主体作用,加速生产要素向聚集种养区汇集和整合,以形成核心发展能力;要加大金融服务、技术研究、行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做好个人和企业难以做好的事,增强集群的软实力;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我国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名目繁多,重复交叉,多头管理,严重影响了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些项目和资金是优质的农业资源,迫切需要我们整合好这些资源,投入到集群农业建设中去。

(五)进一步加大市县政府资金投入。我市对农业的投入还很有限,多年来市级投入维持在2000万左右,县区投入就更少,这与农业产业化大市的地位不相称。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它的发展依赖于政府支持,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越大,农业产业化程度就越高,如果我们农业仅依赖于中央和省等普惠制投入,地方投入不增加,我们产业化优势地位还能保持多久?

总之我市农业要做强做优,必须走产业集群之路。我们期待着像山东寿光蔬菜、英国立顿茶叶、美国大豆等这样的农业产业集群在安庆大地上兴起。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庆市委员会 2005-2016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390号 皖ICP备20000392号-1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辅一楼四楼东  邮编:246003

电话:0556-8793605 8793602  邮箱: aqmzjgh@126.com  QQ: 13905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