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内容信息页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确保农业高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6-07-30 11:35:26  点击::  来源:民建办公室  作者:管理员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确保农业高速发展

提案人:民建安庆市委会

近些年来,我市农业从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向规模经营迅速演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而且蓬勃发展。就安庆市的而言,土地扭转260多万亩,接近60﹪的水产。

对我市的农业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地球气候的反常变化,自然灾害对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1213年尤为突出。

一.   目前我市8县的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我国对水利建设投资逐年增加,但主要在大江大河等重点工程,投资的主体几乎全部于此。而对中小型水利建设不够重视,就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者而言,对农民的帮助恰恰是这些不被重视的小水库、沟塘、渠堰(小农水)

2. 农田水利基础薄弱,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标准低、设备不全、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农田排灌“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突显,农业当家塘相当一部分可以说基本处于失修状态。遇上干旱,全部干涸,连满足农民基本生活用水都有限,更何况为农业生产服务。

据统计,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80﹪的灌溉耕田只能抗御一般性的干旱、灾害。近半数耕地是“望天田”,这样的农田水利基础是支撑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 资金投入少,存在巨大缺口

税费改革,“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工日由最高130亿个减少到目前的年均30亿个左右。尽管中央、地方财政逐步加大力度,仍难以满足资金缺口。而农田水利,每个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市、县级难以支付到位。而且资金来源有发改委、水利、国土、农业、农发行、扶贫多个部门,资金整合难度大,难以形成合力,从而集中规划设计建设。

4.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基础水利建设规划欠缺

据反映,由于技术人员编制不足等各种原因,水利系统队伍出现老化现象。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

5. 水利设施维护机制不健全,管理严重滞后

水利工程建管分离,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几乎没有,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由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进行管理维护,有使用权的承包组织、个人重建轻管,管护分离,存在产权不明晰、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和经费渠道等问题。水利工程损坏、有些甚至是人为损坏现象比较严重,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  几点建设:

1.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当前政策形势大好,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底,专门作出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2013年底,省政府出台了《从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我们应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真正把小型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认真编制好小型水利工程五年改造提升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好政府部门之间、农户投资与政府投资之间、农户使用与水利系统之间、大中小型水利系统之间的各项衔接与对接。确保20132017年期间实现“当家塘扩挖一遍,农村沟河清淤一遍,农村集体泵站更新改造一遍”的目标,真正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 加大投入,整合项目

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中提取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市财政按每亩10元规定标准设立市级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按每个镇10万元规定标准设立市级农田水利维护资金,按照年度总投资的1﹪标准设立市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基金。确保民生工程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力争市财政大幅度提高农建工程以奖代补资金,力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市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和“市水利改革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协调作用,认真整合土地管理、扶贫、粮食安全、农业综合开发等支农涉水项目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实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

3. 加强指导,确保质量

加强基层(村镇)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水利员、村级管理员  由小型水库、圩堤、泵站和农村水厂管理员培训,确保每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工程设计、勘测、放样、施工、验收中都有技术人员把关。重大工程实行技术人员旁站式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  深化改革,建管并重

要建立“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竞争立项机制。建前就落实好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明确管护主体、责任人、管护经费、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好、用得起、长收益。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两证一书”(产权证、使用权证、管护责任书)制度。实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目标。

“水利兴,天下安;仓廪实,百业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只要有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水利系统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农田水利建设将会蓬勃发展,为我市建设现代农业,发挥强有力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庆市委员会 2005-2016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390号 皖ICP备20000392号-1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辅一楼四楼东  邮编:246003

电话:0556-8793605 8793602  邮箱: aqmzjgh@126.com  QQ: 139055608